希和子與有婦之夫秋山相戀,有了身孕,遭秋山哄騙墮胎後,卻發現秋山之妻懷孕產下女嬰。希和子原本只是想潛入對方家中,看看女嬰的樣子,卻因為看到嬰兒清澈純真的眼睛注視著自己,和那無邪的笑容,再也放不開她溫暖的小手,最後決意擄走她,想永遠保護她。
希和子替女嬰取名薰,自此展開逃亡。她心中的母愛愈生愈大,只能不斷捏造故事,閃避旁人的好奇,逃出警方的搜捕線。唯有扭曲現實,她才能逃、甚至活下去。
沒有血緣關係的希和子與薰,漸漸發展出親密的母女關係。冬去春來夏又至,蟬聲唧唧,猶如希和子心中的紛擾。她們的二人生活會怎樣開展?是否終究像短命的蟬,轉瞬即逝?
蟬在土中七年,破土而出後卻只能活七天
但若有一隻蟬跟夥伴不一樣,獨活了下來
那麼她感到的是孤獨的悲哀,還是看到嶄新風景的喜悅呢?
※※※※※
這是一本讀起來情緒會變得很複雜的一本書。前半段讀起來,有點點無聊,是我讀得有點無聊。可是,一讀到轉折點以後,整個故事有了三百六十度的大轉彎,打那時起,我就想等讀到後面一定會很難放下這本書,因為對我而言,整本書的骨幹是在轉折點之後才像大石頭壓在心口,讀得好像會喘不過氣。
我認為的轉折點,就是被希和子(綁架犯)取名為薰,本名應是惠理菜在成年後的一段告白:
『對我來說的『那起事件』,指的是被一群陌生的大人帶往另一個港口,搭船抵達岡山港,再從那裡坐車,有生以來第一次搭上新幹線的那天開始的事。不是那天之前發生的事,而是那天之後的事。』
看似冷靜又平淡的告白,卻把僅二十歲的薰(惠理菜)對於人生的酸苦一起濃縮。
所謂『那天之前的事,那天之後的事』,書裡用的『那天』是最震撼的一個點。
這個『那天』是哪一天呢?
若融入書中成為事件的旁觀者,多數人定會同情薰被綁架,失去親生父母的疼愛、呵護,一個被綁架犯養大的孩子,要如何抵擋他人給予的異類眼光?試想,被綁架的她,一定過得不好,說不定會變成不正常的小孩等等;我們會認為『被綁架前』的薰應該是能幸福快樂的。
或許就是咬著讀者先入為主的觀點,作者卻用三分之一的篇幅描寫薰長大的心境,也殘酷的寫出:對『被綁架』的薰來說,她的幸福快樂其實是『被綁架』的那段時光。
《第八日的蟬》前半段詳細描述希和子帶走嬰孩──薰以後,如何逃亡,如何生活,她給予薰的美好,對照到後半部──薰回到親生父母身邊,變回真正的『惠理菜』以後,儼然是一大諷刺和衝擊,格外令人唏噓。前面故事節奏稍慢,到了後面卻一口氣爆發出能量。當讀者改用薰的眼光看世界,用她的想法來看待這起綁架事件時,整個故事好像才漸漸成形。
雖然成年以後的薰總用事不關己、冷冰冰的態度來看整齣有些荒唐的事件,又加上回到父母身邊後一連串的打擊,讓她年紀小小就替自己築起保護傘,定調為:『事情有發生過,那又如何?我是我,跟被綁不綁架一點關係也沒有。』
作者替她營造出這層灰色的偽裝,卻引誘讀者去窺探她內心真正的受創。如果說『被綁架』是幸福快樂,那回到親生父母身邊,根本才是不幸的開始。
從之前讀《樹屋》就發現角田光代的後勁兒很強。有時候讀開場都會讀到有些些乏味,可總在一個意想不到的岔路後,給人峰迴路轉的震撼。《第八日的蟬》最成功的就是切入的觀點。從受害者、加害者、綁架、被綁架等等角度,去分析,去細談,把一起事件打成圓形,可以從各個方向討論。當對與錯的界線消失,剩下的就是現實。
而書裡描述逼真的血淋淋現實,殘酷歸殘酷,卻是整個故事裡最讓人難忘的部分。
一個重點忘記提,角田光代實在很會瞄寫角色心境。她採取的故事角度用很切中核心,能成功拉著讀者跟角色們一起進行心靈上的馬拉松賽跑,真的很不簡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