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日聯合興建高鐵為題,娓娓寫出四段沉靜、感人的故事
四組人物看似四段不相干的人生,圍繞著台灣高鐵交織成綿密細緻的網絡
隨著高鐵建設的進行,書中主角們也都慢慢找出了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
與興建台灣高鐵並行的四組人物故事
是吉田修一對台灣漫長的愛與路
多田春香與劉人豪、池上繁之──六年前,因為愛上金城武而獨自來台自助旅行的春香,認識了就讀淡江大學的劉人豪,這場異國情只持續了短短一天,之後彼此就音訊全無。六年後春香來台建設高鐵,人豪在東京成為了建築師。闊別了六年之久的感情,他們能否找到彼此,共續前緣?為了工作,春香放下在東京大飯店工作的男友繁之來到台灣。本以為這樣的分隔對彼此都沒有什麼影響,可是繁之卻罹患了「憂鬱症」。面對不斷進出醫院,宛如變了一個人的繁之,春香究竟該如何處理這段感情?
安西誠與Yuki──大井物產外派駐台人員、多田春香的前輩安西誠,因受不了繁重不順利的工作以及與妻子間的隔閡,而逐漸瀕臨崩潰。在他以為自己快撐不下去的當口,台灣酒吧的一位陪酒小姐Yuki適時出現。她的溫柔讓安西陶醉,只要待在她身邊,安西就能感到放鬆。只是,一名陪酒小姐與駐台日籍人員又能有怎樣的未來?
葉山勝一郎與呂耀宗──葉山勝一郎,道地的灣生。在台灣出生、念書,直到高中畢業,日本戰敗,才與妻子曜子返回日本。六十年來,他並非不掛記著台灣,只是,呂耀宗這個台灣人,讓他雖然想念台灣,卻也不敢提起台灣。直到妻子去世,才又讓他興起了再訪台灣的念頭。
陳威志與張美青──一個高鐵車輛維修員,與國中畢業後即前往加拿大留學的青梅竹馬張美青再度重逢時,她已脫去當年的稚氣,也不復見從前那股好勝爭強的男人婆模樣。重逢的悸動,在面對受日本男友遺棄,獨自承擔未婚生子的美青時,兩人間又會湧現什麼樣的情愫?
※※※※※
《路》這個故事,或許就跟台日感情一樣,有點難說得清。但這是一個讀完會覺得人性溫暖的作品。但,是台灣人溫暖日本人?還是日本人溫暖台灣人呢?自行去閱讀這個故事吧!(笑~)
首先讀完這個故事,我會想跟作者──吉田修一說謝謝,謝謝他這麼喜歡台灣,也謝謝他把筆下的台灣寫的這麼美,這麼溫暖。如果要向日本人推銷台灣觀光,這本書會很好用吧!觀光局可以考慮跟吉田修一談談,跟他買版權來當行銷吧!
《路》的故事不好說清,主要也是整個故事的優點和缺點。那天在FB有先簡短提到:
如果問我:《路》精彩嗎?我會回答: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精彩。
若是問我:《路》好看嗎?我會回答:它充滿作者想展現的各種驚奇。
這個故事的好與不好就像書裡著墨的台日情結,都是一時半刻說不清的。
最主要的問題,只怕就是全書主打『台灣高鐵的興建』吧!雖然打著這個標語,但書中著墨的高鐵戲份並不那麼的深,也不是每個人物真的都跟高鐵有關係,加上幾乎是單方面用日本的角度來看待整個高鐵施建的過程。但是換個角度想想,如果要以台灣的角度來想像高鐵的施建過程,只怕想得不是技術面,而是會完全用政治角度來思考吧!
所以也好,不管是讀者還是作者都是為了享受故事的過程,至於那些太複雜的事情,就別出現在文字世界吧!
就因為不是每個人物都真的跟高鐵有切身關係,會覺得書裡的高鐵可有可無,被喧賓奪主。但撇開這個不談,整個故事讀完,還是又它迷人的地方。
本書主打了四段故事,作者用巧妙的方式,把所有人串在一起。明明是不相干的人,卻因為『建高鐵』這件事情,慢慢有了交集。但故事的主力幾乎放在多田春香、劉人豪,這對有緣無份的感情上,相形下其餘三段故事都較為薄弱,看不大出人物的感情與高鐵有何關連,特別是安西誠與Yuki、陳威志與張美青,這兩段故事的著墨偏少,在這麼厚的篇幅下,故事情節的設計顯得很稀釋,有些些可惜。
整本書的主力都在多田春香和劉人豪身上──意外相遇的異國情緣,僅僅一天,卻像蝴蝶效應般在兩個人心裡掀起巨大漣漪,始終忘不掉對方。兩個人的緣分其實很美很美,但命運巧弄讓他們失去連絡的管道;一晃多年一過,多田春香接下公司的外派,來到台灣興建高鐵;劉人豪則選擇到日本留學,並在日本大型建築公司裡貢獻所長。分隔兩地的人能重新牽上線,或許要歸功於台灣真的太小了,小得讓他們的緣份可以被老天爺看見。只是看見不代表有用,看見不代表有機會,作者讓他們很溫暖,又同時在他們的命運加上淡淡的哀愁與遺憾。
尤其是故事情節中穿插了阪神大地震和九二一大地震,多田春香和劉人豪都因為連絡不到對方又擔心對方,相繼傻呼呼的飛奔到對方的故鄉,企圖從破瓦殘磚中尋找對方。讀到這裡的時候,彷彿註定知道兩個人的姻緣線不是還沒繫上就是被人攔腰剪斷。
明明有在正確的時機遇見對方,卻不幸錯過。
兩個人的離離合合,就像書上P.316頁寫的這一段:『也許,就算懷著同樣的感情,時機錯過了就沒有意義了。我找不到他,他也找不到我。春香多麼希望在淡水街頭哭著找他公寓的自己此刻就在這裡。如果人豪要找的我在這裡,而我要找的他也來到這裡,該有多好。可是,在這裡的,終究只是我找不到的他,與他找不到的我。』
嗚嗚,好遺憾。但是!!!書中最後的結局有絲絲可能。我可以自行腦補兩個人後續的關係的!!!(握拳)
另一段讓我喜歡的是葉山勝一郎與呂耀宗的故事,本來還以為會走『兒玉京志和薛東興』路線(被打),但讀一讀就發現整個大相逕庭。葉山勝一郎是日據時期出生在台灣的日本人,呂耀宗是道地台灣人,兩個人還有一個青梅竹馬──曜子,故事就從妳喜歡我我喜歡她他喜歡她開始。的確有不少故事描述那個混亂時代中台灣人與日本人之間的感情故事,但相對於台灣人對日本人的感情,日本人之於台灣的感情實在很難下手,這或許是因為連日本人自己都弄不清楚該如何定義那段歲月的感情吧!
葉山勝一郎就是一個標準的例子。他嘴巴上不思慕台灣,但當他好不容易透過劉人豪居中牽線,踏上這個闊別六十年的土地,思念的感情如山泉水爆發,徹底將他淹沒。他是懊悔、懊惱、懷著滿腹歉意回到這塊土地,也帶著對妻子六十年來的愧疚,像要贖罪般回到他心中自認真正的故鄉──台灣。
人的感情原本就複雜,尤其又混雜歷史、時間多重的重量,這種橫跨的時間的感情,特別容易把人壓垮。
整本《路》讀下來,很難不理解吉田修一有多喜歡台灣又有多了解台灣,許多台灣生活的細節可能連台灣人自己都不知道,我願意相信他比許多人台灣人還稱得上是台灣通。又譬如他寫到高雄燕巢,嗯,我有吃過燕巢的芭樂,但燕巢的土地是圓的還是方的我都沒看過,真慚愧啊!
一年造訪台灣三、四次,經歷數十年下來的造訪動力,才能讓吉田修一有辦法寫出這部作品吧!
我在想,也許有人讀完《路》以後會嫌:台灣才不是吉田修一寫的樣子。
的確也是,有些故事裡的內容確實有一點點不像台灣,可是綜觀來看,一個日本人把他對台灣的喜愛化成寫作動力,用長篇幅寫出他想告訴大家他有多喜歡台灣、台灣有多好的作品,光是這樣的對待和心意,足以讓我們對這部作品獻上深深的敬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