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體大量曝光下,許多人一發生莫名的手顫抖,總不免聯想到帕金森氏症。但醫
師提醒,會引發手抖的最常見原因為「本態性振顫」,且即使程度嚴重,亦可透過
特定藥物控制。
   北市萬芳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翁興裕指出,這種顫抖問題之所以稱之為「本態
性」,一方面可能是原因不明,另一方面則是推測與個人體質有很大的關係,且多
數患者的父親或兄弟姊妹有會有相似的問題。
  他進一步指出,本態性振顫患者的發病年齡多在  20至  30歲上下,很少會在小時
候就發病的;而該病與帕金森氏症的差異,主要在於顫抖發作的時機。
 如帕金森氏症患者在休息、放鬆狀態下,手即會不由自主的開始顫抖;但本態性
振顫患者則是剛好相反,休息狀態不會手抖,但若是手舉起來或是提、端物品時,
如拿筷子、端碗、拿相機拍照時,手就有可能會因病抖個不停。
 除了手以外,帕金森氏症還會有頭、腳顫抖的狀況;至於本態性振顫雖也可能會
出現頭搖晃的情形,卻絕少有腳顫抖的情形。此外,本態性振顫除了顫抖外,並不
會像帕金森氏症併發有肢體僵硬、步行困難等問題,患者毋須太過恐懼。
 翁興裕說,如本態性振顫患者的顫抖情況不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是可以不考慮
治療的。
 對本態性振顫患者,醫界最常使用的藥物為乙型腎上腺拮抗劑,有心跳過慢問題
、或氣喘患者不宜使用,最好與醫師溝通後,選擇替代藥物治療。
 雖然如此,但考量部分如甲狀腺亢進或周邊神經病變等問題,也會發生顫抖的病
癥。
 翁興裕建議一般民眾若發生莫名手抖,且在非過度疲累前提下發生,最好還是儘
快向醫生求助。若還有常心悸、腹瀉、流汗等症狀,可能是甲狀腺疾病;如又有手
腳乏力或是手腳麻木等症狀,則可能是周邊神經病變,應儘早治療。

※※※※※

引用自『中華醫藥網』
http://care.cdn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揚‧羽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